简历编号:1287278802
更新日期:2025-04-23 打印简历
个人基本简历
个人照片
姓  名: 刘小姐 国  籍: 中国
目前住地: 广州市 民  族:
户 籍 地: 广州市 身  材: 163 cm46 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  龄: 36
诚信徽章:   人才测评:
为了保障该用户的隐私,请您输入下面的验证码再查看该简历联系方式
验证码: 看不清楚?    
◆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首席技术执行官CTO/首席信息官CIO:信息部负责人   、技术总监/经理/主管:信息部副主任  、
工作年限: 13 职  称: 高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月
月薪要求: 30000~39999元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市
 
◆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11-07 ~ 2025-04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所属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担任职务:数创中心副主任、中心信息化总工程师、科技型子公司技术总监 
工作描述:一、集团管理数字化体系构建
规划并制定集团数字化战略,推动业财税法一体化建设(服务拟IPO企业),搭建数据中台,推进知识管理建设。自主研发"业财税法一体化"平台、项目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等10余个业务系统平台建设,实现系统协同、信息共享,提升集团管理数字化水平,建立标准化运维流程,缩短系统故障响应时间,提高数字化运维服务质量。协同业务部门完成需求分析及方案落地,累计交付20余项信息化建设项目。
二、AI技术研发与创新生态培育
主导企业级大语言模型平台研发,集成智能问答、AI绘图等6大模块,重点参与"粤建"系列数字化产品研发获得发明专利6项,软著17项,结合AI辅助设计工具实现方案生成效率提升。同步开展科研创新,参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项目3项,发表专业刊论文9篇,出版专著2部,参与制定2项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在中国勘察设计行业CIO高峰论坛作主题报告促进行业技术发展。
三、数字化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主导研发多项创新技术,获发明专利8项,如倾斜图像矫正方法、BIM模型比对检查方法等,在多个工程项目中成功应用。在汕尾市东部水质净化厂项目中,应用BIM模型比对检查技术,优化设计方案,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倾斜图像矫正技术在地质勘察领域显著提升数据采集效率,确保数据精准性,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四、数字化价值创造生态拓展
近一年来,拓展10余个数字化项目,如某集团(广东省属一级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平台、某集团(广东省属一级企业)司库监理项目、某院OA系统、智慧会议室及领导驾驶舱系统、某集团OA与建管系统(大型省属国企)、集团工会费控系统、产值智能核算和物联网智慧仓储管理系统建设等。 
离职原因: 
◆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财经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日期: 2011-06-01
所学专业: 软件工程 第二专业:
培训经历:
 
◆ 语言能力
外  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粤语水平:
 
◆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一、获得主要发明专利
1、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多视几何的倾斜图像矫正方法及系统》
2、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BIM设计平台的建筑设计绘画方法》
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功能与结构荷载自动更新方法及系统》
4、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设计平台的工作模型智能创建方法及系统》
5、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EVIT的不同阶段BIM模型的差异比较的方法》
6、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快速生成建筑前期方案设计的方法》

二、获得主要软件著作权
1、软件著作权-《数智能源管控平台》
2、软件著作权-《数字化智能辅助设计平台》
3、软件著作权-《智慧工地项目级监管平台》
4、软件著作权-《勘察云系统》
5、软件著作权-《勘察设计企业数据中台系统》
6、软件著作权-《GDAD建筑安全监测预警与智能诊断云平台》
7、软件著作权-《城乡建筑群安全评估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V1.0》
8、软件著作权-《结构安全直接评估算法系统 V1.0》
9、软件著作权-《机电安全评估算法系统》
10、软件著作权-《五月花商业广场空调检测云平台 V1.0》
11、软件著作权-《全过程技术质量管控系统 V1.0》
12、软件著作权-《GDAD技术类工程评优管理系统 V1.0》
13、软件著作权-《GDAD项目管理系统 V1.0》
14、软件著作权-《GDAD项目管理系统 V1.0》
15、软件著作权-《农村污水项目考核信息系统》
16、软件著作权-《GDAD科研管理系统 V1.0》
17、软件著作权-《建筑安全卫士平台》

三、发表多篇专业相关论?
1、发表论文 -《构建企业级私有化大语言模型助手基于 ChatGLM3 与 RPA 技术的实践与探索》
2、发表论文 -《构建全面的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从传统管理向综合赋能与?效服务的转变》
3、发表论文 -《数字经济视角下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4、发表论文 -《基于Revit的设计模型差异比较自动处理的技术应用》
5、发表论文 -《数字化背景下勘察设计院业财一体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6、发表论文 -《数字化大环境下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维护策略》
7、发表论文 -《勘察设计企业对知识管理的探索与实践_2019中国MIKE大奖得主为例》
8、发表论文 -《企业创新背景下建筑设计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四、主要获奖情况
1、《基于BIM设计平台的智能成模系统及工程应用》 获2024年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沿海全地下污水处理厂集约型设计技术研究》获2023年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3、《勘察云平台》获2023年度广东省土木建筑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奖 一等奖;
4、《沿海全地下污水处理厂集约型设计技术研究》获2023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科技创新专项奖 一等奖;
5、《农村污水项目考核信息系统》获2022年度广东省土木建筑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奖 二等奖。
6、《基于物联?的既有房屋安全监测终端及云平台系统》获第十七届  “振兴杯”  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研发创新类 集体奖;
7、《结构安全?数据管理系统》获第十七届  “振兴杯”  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研发创新类集体奖;
8、《设计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获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软件类三等奖。

五、主要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情况
1、正式出版专业专著《现代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研究》,本人撰写字数约5.2万字 ,本人担任副主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767-0662-8 ,2023.1;
2、正式出版专业专著《物联网技术及其应与研究》,本人撰写字数约5.1万字 ,本人担任副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社 ,ISBN 978-7-5742-1241-1 ,2023.9 。

六、近六年考核情况
近六年考核均为  “优秀”。

七、个人荣誉情况
1、2023年度评为广东恒健集团  “标兵员工 ”  ;
2、2023年度评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模范员工 ” ;
3、2022年度评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标兵员工 ”。
◆ 详细个人自传
我是刘女士,高级工程师。自2011年7月入职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以来,我已在数字技术领域深耕十三年,现任集团数字技术研究院数创中心副主任、中心信息化专业总工程师,兼任数科公司技术总监。在这段职业生涯中,我始终秉持着对技术的热爱与执着,不断追求卓越,努力为集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技术先锋,创新驱动发展
在集团数字化进程中,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方位推动工作创新与升级。
(一)战略规划与制度建设
我深度参与集团数字化战略规划和年度目标的制定,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策略支持。同时,我主导制定了多项数字化相关制度及规范,确保集团数字化建设有章可循、规范有序。这些制度不仅规范了工作流程,更提升了工作效率,为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平台建设与系统集成
针对集团业务发展的需求,我积极推动集团业财税法一体化建设,自主研发了“业财税法一体化”数字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全面集成了企业的业务、财务、税务、法务等管理信息,实现了系统协同、信息共享、动态管控、实时可视,有效破解了集团业财数据孤岛问题,提升了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此外,我还带领团队搭建了“指标完备、数据丰富、分析智能”的数据中台,实时呈现公司运营数据,为集团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
我积极推进集团知识管理建设,将知识管理与业务深度融合。制定了集团知识管理办法,搭建了多个知识仓储,助力公司知识资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作为技术总监,我主持及参与过多项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研发的“粤建模方”“粤建智绘”等前沿数字化产品,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授权,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在全国行业会议上发表了相关学术报告。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集团的技术实力,更为集团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数据资产应用与服务拓展
我积极拓展数据资产的应用与服务领域,主导包装了集团首个数据资产“建筑安全监测预警与智能诊断云平台”,并获得广州数据交易所标的挂牌证书。这一举措正式开启了集团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的新纪元,为集团的数据资源转化与价值实现探索了全新路径。
二、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在新技术研发过程中,我实现了多项技术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创新技术与产品研发转化
我提出的基于Revit平台的BIM模型比对检查方法,在多个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项目的设计质量和效率。主导研发的“基于深度学习与多视几何的倾斜图像矫正方法”,针对地质勘察过程中的倾斜图像几何失真问题,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图像特征提取,自动识别和校正图像中的倾斜问题,显著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参与的“建筑功能与结构荷载自动更新方法”技术研发,解决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因建筑功能调整而导致的结构荷载计算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结构安全性。
(二)发明专利与科技奖项
作为核心发明人,我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主导研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倾斜图像矫正系统、参与研发的基于BIM的智能工作模型创建及建筑设计绘画方法等,均获得了发明专利。我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研究,多个项目荣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
(三)学术交流与专著出版
我在国家级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涵盖网络空间安全维护、人工智能安全风险防控等多个前沿领域。还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第十四届)CIO高峰论坛上,做题为《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学术报告,与行业同仁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深刻见解。此外,我正式出版了《现代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研究》《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等学术著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了参考与指导。
三、人才培育,团队领航
在领导的带领下,我积极推动数字技术研究院技术人才的梯队建设与能力培养。通过组织技术交流会议、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有效激发年轻人才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年轻人才。我注重项目实践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团队合作优势,不断提升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回顾过去,我在集团的成长历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新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创新的思维,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
发出招聘意向放入简历收藏夹    退出登录关闭窗口